《政治生活:积极参与 重在实践》大力提倡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很佩服西方人的那种热衷于政治参与的精神和敢于参与的勇气,他们也正以此而赢得了美好的生活和民主自由的环境。这些与中国大众的对政治的麻木、恐惧、误解的崎形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人对政治参与的表现就像郑振铎先生在《山中通信》一文中的描述一样:“······他们到了一个地方,看不惯的事,就要设法改革,一受了什么委屈,就是大声控诉,(不管这些孔胡首有效,)与个人,与公共有妨碍或不便利的地方,便要写信或亲自去闹,去质问;人人如此的注意到,如此的关心到,个人与公共的幸福与势力,当事者自然的会议天天的小的改良,以适应大家的需要,一面的大家的植被了,自然的会注意到个人与公共的安全与幸福了。”正是他们的这样积极查证一阵,干预各种事务,才使得事情能够更好的改善,个人和公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再加上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和各尽力量(如《山中通信》中写到的“这班英美贵族”粗浅处理捐建公共设施),由此可见“我们光羡慕他们的有势力,这些福气,这些势力,都是他们自己要求得来,创作得来的。”(郑振铎《山中通信》) 而我们呢?却一般对公共事务都是不所欲闻的,在长期的专制压迫下思想也已接近麻木,对政治再也没有一点敏感了;哪怕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也消极对待,可忍则忍,对专制势力十分惧怕,将之视为恶煞鬼神不敢与之争一分而甘愿将自己的权益以至杀生大全拱手相让。并且甚至对自己的政治振振有词:“那样做(比如控告、争辩)有用吗?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但在这里请问你试过了吗?没有死过怎么能所没有效果呢?况且即使没有直接效果也会产生影响而使更多人敢于斗争、加入斗争,使当事者会有所收敛,并在以后最终产生于事有益的效果,这样也是值得去做的。中国人以这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政治参与和个人权益斗争、社会公益事业的改善,怎么会有良好效果呢?“我们自己不去要求,不去创造,幸福与势力,自然不会从天而降了。”(郑振铎《山中通信》)对比西方人,“试问我们有没有如此的注意到,关心到自己的与公共的幸福呢?请想一想,我们自己愧也不愧!”(引文同上)“我们以显示台懒惰了,现在是非做是不可了!能做的便是好人,能一同向前走去,为公共而尽力的便是好人,能不因私意而阻挡别人之工作者便是好人!”(引自郑振铎《避暑会》一文) 我们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子极了,我们再也不能总是只抱怨对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