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基尼系数?怎样认识和处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矛盾【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正确理解基尼系数和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既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下面我们从基尼系数的含义、我国基尼系数的现状和正确认识与处理当前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问题解析】 一、什么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一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192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 图中,0M 为 45 度线,在这条线上,每 10%的人得到 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 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 1 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 OM 越接近,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 OPM 越接近,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 0.2 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 表示比较平均;0.3-0.4 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 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学习和借鉴外地区和国外的经验。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二、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 1978 年为 0.16(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 年农村的基尼系数达到 0.325,城市为 0.233,全国基尼系数为 0.382,表明个人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