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又对此加以了强调。可见,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深厚基石和重要支柱;没有社会公正,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实现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社会公正是一个具有终极意义的命题,是人类社会向往与追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指出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是由于把公正作为美好理想和价值目标,把公正作为一种普遍尊崇的基本准则,人类才有可能依据这一准则不断超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进而追求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其首要的价值取向。 1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具公正性的制度。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从诞生开始,不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一种运动,或是作为实践,都始终将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有一个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的问题,也就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问题。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社会主义能够促进生产力更快地发展,还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存在的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可见,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没有社会公正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