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通过分析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1.调查和讨论的方法。本框内容一开始就采取了问题导入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采取调查和讨论的方法。调查法可以采取网上查询资料或查阅相关学科知识的方式,了解最新资料,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上述设问展开讨论。2.观察比较法。可以观察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一切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一切动物的反应特性,然后与人类的意识进行比较,由此弄清人的意识与其他物质反应特性的联系及区别。二、知识点拨本框主要讲解了意识的本质,分为三个目: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一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产物。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需要弄清以下问题。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学习要认识到: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等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通过了解高等动物的复杂心理活动,分析为什么这些动物的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原因是意识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这就是社会和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例题:“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这段话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只有来自于实践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解析: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