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汶川地震重恢复重建【背景材料】w.w.w.k.s.5.u.c.o.m 材料一: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积极施援,经过顽强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在抢救人员、安置受灾群众等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思想保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互助自救和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重建新家园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和良好市场环境,为恢复重建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和体制环境;各地区的支援,全社会的支持,国际社会的援助,是恢复重建的重要力量;国内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教训,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有益借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材料三: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国务院 2008 年 9 月 19 日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建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厉行节约,保护耕地;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重建目标: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