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知识结构图力的概念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重力 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 G = mg 。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 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 g 值较大,赤道 g 值较小;通常取 g=9.8 米/秒 2。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 。通常取引力常量 G = 6.67×10-11牛 · 米 2/千克 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胡克定律 F=kx , k 称弹簧劲度系数。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 f=μN 。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 μ 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摩擦力三种常见的力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表达式 F 合=ma ,其中 F 单位:牛( N ); m 单位:千克( kg ); a 单位:米/秒 2(m/s2) 。意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