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的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2)、通过定量实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定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总结并应用物理知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区分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力的相互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有意识的去感知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所欠缺,老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总结规律的能力。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师生互动实验),讨论法,类比法。 六、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大量程弹簧秤,小车,薄木板,圆铅笔;圆珠笔芯,水,摄像头。 七、主要的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6 分钟)从生活实例引入:1、演示实验——“以卵击石”。(强调除了生鸡蛋破以外,更应注意观察石块后退的现象)。学生观察实验体会:碰撞发生时,鸡蛋受力的同时也给石头一个力,力是相互的。2、亲身体验:学生们坐在凳子上,两脚悬空,用力推桌子。——(问)感觉如何?如何解释?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新课讲授用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基本特点。、演示实验一:把薄木板放在并排的圆铅笔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放在木板上,问: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演示实验二:圆珠笔芯拔去笔头,放在平静的水面上,观察到油墨向前喷出,笔芯后退。由以上两个实验得: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变化),这种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追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演示实验三:请上来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身高尽可能相差悬殊),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男生胜女生输。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