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例题解析 【例 2】一辆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72 km/h,在一条与公路平行的铁路上有一列长为 200 m 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 100 s 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 解析:设火车的速度为 vl 轿车的速度为 v2=72 km/h=20 m/s 由分析知:轿车相对火车的位移为 200 m 列方程 v2t-vlt=200 m 解方程得 vl=18 m/s. 点评:本题是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追及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例 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 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 60 m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 A、C 正确,B 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 D正确,所以 A、C、D 正确. 点评:深刻理解矢量的物理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合作与讨论 优秀运动员能在 10 s 跑完 100 m,则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5 m/s,人出行时为什么更愿意骑自行车而不是步行? 我的思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v=可求得他的平均速度是 10m/s. 人在短时间内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运动,但人的耐力有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5m/s,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所以人出行时更愿意骑自行车而不是步行.思维方法用心 爱心 专心1 1.确定速度的基本方法是比值法. 2.瞬时速度是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分析法得到的. 【例 1】一列火车从站台开出后,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头 5 s 通过的位移为 50m,则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 5 s 内的位移为 20m,则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0 s 到 4.1 s 内的位移为 1.8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0 s 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思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不难求出各段内的平均速度,时间间隔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Δt→0,即可求出瞬时速度. 答案:(1)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10 m/s; (2)第 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20 m/s; (3)4.0 s 到 4.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18 m/s; (4)4.0 s 的瞬时速度约为 18 m/s. 用心 爱心 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