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1/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2/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3/5
图 1DC BA图 2DCBAFE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 以高考试题为例,阐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发散理解物理规律、善于构建物理模型和破除常规,创新解答等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物理创新思维是在已有物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中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规律、完成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而言,物理创新思维主要指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会和科学价值的创新思维。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不可企及的设想,而是切实可行的。下文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 发散理解物理规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学生的思维里充满着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其创造的源泉;而高中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材料。教师要挖掘这些材料丰富的内涵,发散理解物理规律,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创新,顺利解答物理问题。例 1 (1999 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第 15 题)图 1 中 A、B、C、D 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B、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V、V、V,由此可得 D 点电势= V。分析与解答 本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并不陌生,通常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求解。方法 1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沿不平行等势面的任一直线,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利用 AB、BC 和 AC 两点间的电势差在 AB、BC 和 AC 连线上找出电势相等的点,作出等势线,从而求出 D 点的电势。即由题意知 A、C 间电势差为 18V,连接 AC,并将 AC 线段等分为三段,如图 2 所示,则每段两端点的电势差均为 6V,即V,又因V,所以B、F 两点为等电势点,电势均为 3V;同理也可判断出 D、E 两点为等电势点,电势均为9V。方法 2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发散理解“在匀强电场中等长的平行线两端点电势差相等”。因 AB 与 CD 平行且相等,所以 AB 与 CD 的电势差相等,由于V 、V ,所以V(或利用 AD 与 BC 平行且相等,同样可以得V)。方法 1 和方法 2 都是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求解,但方法 2 突破教材中匀强电场特点的介绍,发散理解得出 “匀强电场中等长的平行线两端点电势差相等”,很快就解出正确答案。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散理解物理规律,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