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探究性实验中的探究思路、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三个重要环节;通过探究,认识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实验方法得出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的过程;设计实验方案探讨体验推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推理与实验探究过程的乐趣,通过实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验试验探究的过程难点:如何巧妙设计实验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二、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要获得动能,方式可以很多,但本质上都是有力对物体做了功;比如:重物从静止下落获得动能,是重力对物体做了功,汽车起动获得动能,是牵引力对车做了功。而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直接相关,所以力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下面我们看一个演示实验。演示:把橡皮筋两端分别固定在一长木板的两枚铁钉上,中间挂在放于木板上的小车的挂钩上,先拉开一小段位移,放开小车,小车能获得一定的速度;第二次拉开比第一次大一些的位移,放手后可发现小车获得的速度比第一次的时候大。老师:从刚才的实验现象中能说明什么?学生:对物体做功多,则物体获得的速度就大。老师:对的,这就是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但这仅是一种定性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可知,仅仅知道功与物体速度之间的定性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得到功与物体速度的定量关系。(出示多媒体)我们今天要利用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等;探究橡皮筋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我们这个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请问橡皮筋在哪个阶段对小车做功呢?学生:橡皮筋从伸长到原长的过程中,即有力作用在车上的过程中。老师:对的,橡皮筋对小车有拉力的时候,它才会对小车做功的,那么这个功能不能直接测量出具体的数值呢?学生:不能直接得出数值。(若有学生认为可通过测定力与位移从而求出功,应当指出橡皮筋的力是变力,不可行。)老师:那么我们应当对功如何处理才能得出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使橡皮筋对小车每一次做的功为一倍二倍三倍等关系变化,测出小车对应的速度,就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若学生一时回答不出则提示:虽然无法知道具体的数值,但如果让每一次所做的功都以一定的关系变化,并测出相应的速度是否也可以?若有学生提出让橡皮筋长度为一倍二倍等变化,当成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