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简谐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理解间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4.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 具:轻弹簧和小球,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弹簧振子,自制 CAI 课件,计算机,大屏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演示图 1 所示实验,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问学生:小球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归纳。(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分析后,抓住“中心两侧”和“往复性”两个基本特征,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师生一起列举生活中有关振动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出,“研究振动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入手,这就是简谐运动”。(这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进行新课1、简谐运动的特点【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小球)的振动和气垫式弹簧振子(滑块)的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振动的时间),(建立理想模型概念,隐含振动产生的条件。)用心 爱心 专心图 2说明:小球和滑块质量相同,连接的弹簧也相同(为避免这些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①、小球和滑块谁振动的时间长?为什么?(观察结果,滑块比小球振动时间长。原因是小球受摩擦阻力较大,滑块受到的阻力小。)②、如果小球受到更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如何?(振动时间更短,甚至不振动。)③、如果把滑块和小球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忽略不计,其结果如何?(滑块和小球将持续振动。)(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推理能力)(1)、打开 CAI 课件《简谐运动的特点》,切换到“弹簧振子”场景,向学生介绍“我们又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图 2 所示。(教师要讲明“理想化”理想在那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此时,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牢固的建立了起来。(2)将场景切换到“位移”。通过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