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运动、空间和时间 [新授课 1 课时]用心 爱心 专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事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系的选择,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通过具体例子的探索知道空间位置的描述方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用坐标方式描述空间和时间以及信息窗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重点如何描述空间,区分时间与时刻。难点建立初步的空间与时间概念教具课件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从内容结构上分成:机械运动、空间位置的描述、时间的描述三部分来处理。通过不同形式的运动分类对比引出相对位置改变的一类运动形式,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对自身空间位置的抽象、数学方法描述真正的学会描述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时间到时刻的缩成法”、“点、线与时间、时刻的比较法”、图像法、习题法等多种方法的对比,识别时间与时刻,通过信息窗、课内补充内容,课堂内容的建构方式处理,以及学生主体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始终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这一理念。(本节是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在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应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机械运动的探索1、机械运动:从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出发,引出机械运动概念多媒体展示:体育运动,生命运动,政治运动,机械运动画面……。学生识别运动形式,探索机械运动的共同特点---有位置的相对改变,总结出机械运动的规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机械运动进行定义、板书,学生再举一些例子。2、参考系:机械运动是相对物体有位置改变的运动,因而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状态也就难于确定,进而讲解参照物、参考系,同时举出一些运动的实例,分析其参考系的选取。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默认以大地为参考系。3、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系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