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5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5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5
木假山记(自读课)走近作者苏洵(见《名二子说》)相关背景我国自汉代以来,园林中已造假山,魏晋以后,又有假山清供,置于几案之上,以供赏玩。到唐宋时期,欣赏假山的风气已经很盛。但假山之料多是山石,以木为山者,并不多见。苏洵的木假山,实为审美发现一奇,自此以后,又开创了木假山清供的新领域。据苏轼《木山并叙》和梅尧臣、苏辙木山诗得知,这木假山是苏洵在家乡时,用“貂裘”从一位“溪叟”那里换来的,木质为楠木,“雨侵藓涩得石瘦”,形成逼真的三山。苏洵得之,因“为之记与诗”(诗已佚)。苏家对此木假山一直很珍视。老苏当年,曾与友人赏玩,由梅尧臣写诗题咏,可以想见当时之盛。后老苏归乡,木假山藏于眉山老家。三十年后,苏辙之子千乘又得一五峰木假山,“益奇”。苏轼、苏辙嘱其带回老家,并把三苏及梅之诗文“并刻之其侧”,珍藏于家。文意感知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发现木假山之难,形象地比喻了人才成长之艰难,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满。然后借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气节。思维导图一、通假字予见中峰魁岸踞肆 同“倨”,译为“高傲,傲慢” 二、古今异义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古义:村野之人 今义:指未开化的人;指性情粗野的人三、一词多义1.伐2.数3.徒4.而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① 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伐而为薪② 则为人之所材 当作材料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使 …… 折服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远离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1)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动词“伐”为语意上的被动)(2)则为人之所材。(“为……所……”表被动)(3)则为好事者取去。(“为”表被动)(4)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为……所……”表被动)2.省略句(1)幸而至于任(之)为栋梁则伐。(2)强之以(之)为山。3.状语后置句(1)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应为“于湍沙之间漂沉汩没”的倒装)(2)出于湍沙之间。(应为“于湍沙之间出”的倒装)1.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明确:不幸“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最大的不幸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