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走近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通判、太守、中书舍人。留世《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曾巩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认为作文章应注重“事理”,要“穷尽事理”。比较轻视辞章之文,而重视学术文章,尤重史传和碑志文。相关背景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政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痉,死者过半。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记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文意感知本文通过详细记载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始末,总结了救灾的经验,歌颂了赵公关心民瘼的精神,并号召其他官吏以赵公为榜样,表现了作者“民为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同“嘱”,译为“委托”2.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同“早”,译为“前” 同“稍”,译为“稍微,略微”3.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同“殓”,译为“装殓”4.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同“抚”,译为“抚慰,安抚”5.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同“志”,译为“记载”6.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同“恺悌”,译为“和乐平易”二、古今异义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古义:是 “ 旧例 ”“ 先例 ” 的意思 今义:指运用通俗口语描写人物或事件、具有生动情节的文学体裁2.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古义:这里是指对救灾有利今义:是方便合适、便利。读 biàn yí,与 pián·yi 不同三、一词多义1.有2.所3.与4.且5.为6.之7.者8.于9.以10.而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面向东(2)名词作动词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 安家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用副词“皆”修饰,表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