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的特色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险浅,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去陈言不容易,要做到既新鲜又朴实自然就更不容易。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创立新意,于平淡之中见神奇。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朱自清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背影》运用质朴、鲜明和细腻的文字,洋溢出一股诚挚而又深沉的感情。朱自清先生在《背影》序中认为,当时“就散文而论散文”,在艺术风采方面表现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它们“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其实他自己的散文就都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这些缤纷的艺术风采。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表现了他的散文最为成熟优秀的一面,那么《荷塘月色》就是表现出他的散文的优点与不足,更全面地代表他的艺术创作的逐渐成熟过程。《荷塘月色》是一篇优柔华美的文章。夏夜眠眠,但作者的心出奇的安宁,院里乘凉,还不够。他要出门去,去走那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尽管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黑夜都无人问津,但有月光就够了,有荷塘美月陪伴就足矣。作者是一个爱自然、喜静爱闹、爱人生的人。但他自由幻想。零星的白花,作者认为是碧星、是美人、是明珠。因缕缕清香、为凝波碧痕及灿灿月光脉脉淡云,作者平白如话,用毫无雕琢之感的文字,举手宁静,拥揽清新。在“求静”中作者“找”寻到了静,“阴阴的,隐隐约约,没精打采”,作者就不由得想到了《采莲赋》。紧接着又想起了《西洲曲》。其中作者获得了片刻的静,最终还是回到喧闹中去了。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下荷塘的特有风韵,形容得极美,而且在蝉声与蛙声的衬托下,更突出了清净幽深的气氛,把人引到往古的遐想,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在此特定环境中的心情,真正做到了情与景、诗与画的自然融合。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主张“文以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应地,在表现手法上,他提倡精雕细琢,工笔和细针密线。《荷塘月色》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首先,《荷塘月色》一文表现了他严谨精美的结构特色。《荷塘月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