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温馨心语】一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二诗界十年靡靡风,兵魂散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知识链接】1、作家及作品介绍(知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2、写作背景(论世)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 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3、相关典故(1) 塞上长城: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一次,皇帝欲杀檀道济,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2) 出师一表:用了诸葛亮写作《出师表》,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自主学习与检测】1、基础积累【详见《新学案》15 页】2、解释字词 ① 书:写;愤:义愤。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气③ 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渡口 ④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意为相差无几 3、名句赏析【详见《新学案》16 页】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试举一例加以分析①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② 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③ 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