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课 唐宋古文运动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青青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 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大麦。③底许:几许,多少。【诗歌鉴赏】 全诗可分“寻宿”和“投宿”两部分。前四句写寻宿。诗人从麦田着笔 ,一则点明春末的物候,二则暗示自己求宿之由。第二句写风势之大,诗人既已阅田事毕,风尘仆仆,故欲求一块清静地方休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寺”之行。诗人写“寻寺”有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微径断桥”,尽显环境之荒芜深僻;而正当道路不明之时,却出现了第二个画面,一个“短篱高树”的处所,一“短”一“高”,暗示了错落有致的人工布置和安排,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后四句写“投宿”。诗人按入寺过程写来,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见满地杨花,再写走进祠殿看寺僧为了让自己早些休息,点燃柏子香,末写转至殿后的长廊,意外发现故人的题字,于此,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有事、有景、有人物、有情致;虚实隐显,巧于安排,而读来又浑然一气,毫不见雕琢之迹。八句之间,承转无痕,潜相呼应。例如第七句“行役”照应首句起兴;第五句中的“杨花雨”,既承上一句“高树”而来,又和第二句的“东风晚更狂”相呼应,而且着一“雨”字,就把眼前所见的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为一个纷纷扬扬飘散撒落的动态画面,从而为全诗平添了风韵和情致。【白话诗歌】 正是春末青青大麦将要抽芒的时候,暮春东风声势更加浩大,我既已阅田事毕,风尘仆仆,故欲求一块清静地方休息。走过蜿蜒的羊肠小道和坍塌的小桥,那池塘对面,竹篱高树掩映之下的院落,便是佛祠的所在地了。进入庭院,僧人还未及清扫满地堆积着的飘落的杨花,为了便于我早些休息,天色未晚,寺僧便在祠殿里点燃柏子香。在此留宿,多少让我暂时忘却了行路的疲倦,更别说长廊里还满是故人的题字,让人倍感欣慰。 一、字音骈文(pián) 绰号(chuò)大诰(gào) 颓唐(tuí)刘知幾(jǐ) 李诩(yì)皇甫湜(shí) 光晔(yè)王禹偁(chēnɡ) 匿迹(nì)刘筠(yún) 纂组(zuǎn)慎重(shèn)二、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