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雁门胡人歌 崔 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注】 ①代郡:这里指代州雁门郡。②代马:指骏马,产于古代漠北。【诗歌鉴赏】 首联“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颔联生动地描写了雁门胡人日常的狩猎生活:放鹰猎鸟,驾马驰猎。其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在动物前加了一个有边塞特征的修饰词,这突出了雁门郡的地域特点。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句中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地域特征。两句中“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另外,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这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来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行文上自然地引起下文。尾联“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两句写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渴望和平,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白话诗歌】 山势高峻的代州雁门郡东接燕国,雁门胡人的家就在边境附近。他们擅长放胡鹰,追捕塞鸟,也能骑着代马在辽阔的秋原上游猎。远处的山头上,寒色弥漫,处处闪耀着野火的光亮,在蒙蒙细雨中,远处的孤峰似乎化成了一团湿润的烟雾。胡人听说辽西并没有发生战事,便买酒取乐,时时在酒家大醉而眠。一、字音禅让(shàn) 修睦(mù)嫡长子(dí) 曹丕(pī)遽然(jù)二、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户籍制度中国本土的户籍制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政府实行户籍登记制主要是为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及摊派徭役提供凭据。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逐步发展成为集迁移控制和利益资源分配于一体的结构严密且功能强大的系统性政策,以 195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规确立了以常住人口为主,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基本原则,明确地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并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种二元结构的封闭式的户籍管理模式构成了世界罕见的城乡壁垒,它在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构成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