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旧游,老朋友。◎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四卷。《全唐诗》录存其诗 267 首。◎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悟意旨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汉 江 临 眺◎释标题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 400 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明背景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负责岭南、黔中地区六品以下地方官的选拔),途经襄阳时所作。◎赏形象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诗歌的首联、颔联作简要赏析。提示:从评价入手,抓景物特点,想象画面。参考答案: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