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玩偶之家》赏析(艾•赫斯特)“我的上帝,《玩偶之家》是多么美的一出戏”──当瑞典戏剧评论家斯丹•塞兰德谈到挪威国家剧院的访问演出时,这是他激动地说出的第一句话。该演出于 1939 年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据称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成功。“观众不仅疯狂地喝彩,还用脚跺地板,并且把椅子摇得嘎嘎作响。”在赫尔辛基,演出激起同样的轰动;在奥斯陆,演出竟达上百次之多,而且把剧院从声誉不佳和经济拮据导致的不景气中挽救出来。这一巨大成功给批评家们提出了问题,即使它得助于一个独一无二的演员阵容,首先是托蕾•塞盖尔克,那也是因为演员和导演需要某些能够有所凭依的东西,某些他们能够为之效力的东西。谁会想到,一出上个世纪的倾向剧能够产生如此直接、如此令人着迷的效果?《玩偶之家》得以产生的那种特殊环境早已不复存在,而它所涉及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已化为尘埃了。况且剧本还有着明显的艺术上的缺陷──尽管如此,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以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断获得新的成功。不可否认的时代特点与不容忽视的有效期之间的这种荒谬的矛盾现象,要求得到一种解释。以下我们就试图进行这种说明。首先,这出戏的效果是通过主人公娜拉产生的;成败与否全在于她的表演。《玩偶之家》很特殊的是一出主角戏,而且几乎是一出女主角戏。支撑全戏的是一种情感,它集中于一个人,并且单独从她那里迸发出来。基于这个原因,娜拉•海尔茂在欧洲的保留剧目中成为一个传统的角色;不断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在这个角色身上检验她们的才能。自从 1879年夏天,当她在意大利的阳光下从她的大师的头脑里诞生以来,娇小的律师夫人已经飞遍了全世界的舞台,用她的小杏仁饼和她的塔兰泰拉舞置几代剧院观众于她的小脚面前。究竟是什么给她以这种活力和永久的魅力?答案并不是即刻就能找到的。从它本身的主题或形式来看,《玩偶之家》并不至于算作伟大的艺术。戏发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住宅的四堵墙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当中某一特定的时间里的冲突。全戏归结为一个号召,号召改变社会,更准确地说──号召改革婚姻。就其本身来说,这也许不无道理,社会和婚姻需要不断改革,但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度飞跃看起来在这个框框里并没有表现出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使这个剧超过其他社会剧。“有两种精神法律,两种良心,一种是男人用的,另一种是女人用的。他们互不了解;但是女人在实际生活中被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