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1.景物描写的效用:衬着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要领的效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修辞的效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强调句式的效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效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效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以及思虑,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效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述文第一段的效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者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效用:承上启下的过度效用 10.结尾群情性句子的效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托;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 13.记述线索的形式:什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要领:标题;反复浮现的某个词语或者某个事物;抒情群情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要领,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效用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申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申见于文字类型:事理申见于文字、 事物申见于文字。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衬着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交接时代配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可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首要人物)情节(初步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首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要领、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首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要领、技巧。 初步 交接配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初步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以及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接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配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