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学案学习要点1. 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重点讲解本文的线索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 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文章中叠字的运用 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 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用心 爱心 专心1徊”(《文心雕龙·物色》)。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