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这样时才这样——也谈赏识与宽容教育该这样时才这样 ——也谈赏识与宽容教育 宜宾县蕨溪镇中心学校 张清友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于是新的教育方法、理念不断涌现。时下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很提倡一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包括与之名称不同但实质相似的无批评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奖励教育等)和宽容心态育人。 作为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乃至必要性。问题是:现在有不少学校只推崇赏识教育而排斥了其他教育方法,更有不少教师或是为了“与时俱进”,或是缺少深层思考,都一致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奖”出来的,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导致了赏识教育的滥用。 滥用赏识教育,实际上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即使一时可能有效,但如屡屡滥用,无异饮鸩止渴,将会后患无穷。 滥用赏识教育的四种负面弱化—— 首先,比较明显的是:滥用赏识,将会弱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一步步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一再地夸奖,一味地赏识,容易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惟我独尊,事事处处都要别人顺着自己,一旦稍不如意,往往便或沮丧,或愤激,或退避,或敌对,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安徽有一名初一新生,为了与同学打赌“看谁是英雄”,无端撕毁了一位女同学的新发的课本,被老师批评了几句。而这名在小学受惯了“赏识”的学生,却无法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宜宾有一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一学校领导比较了解他的调皮表现,便问:你都有资格参加?这一问不得了,随即遭到漫骂,事后还被该生提刀追砍。原因是这样有伤脸面。试想,像这样的学生,毕业离校以后,将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群体,又如何迎接严峻的人生挑战? 其次,滥用赏识,最起码将会弱化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感、上进心,甚至会导致一些本来很突出的学生逐步甘于平庸,最后“泯然众人”。 这是因为:滥用赏识者,往往是“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弯儿表扬”。如此这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们感觉到“做对做错一个样,考好考差一个样”,既对某些后进生起不了什么激励作用,又使一些优秀的学生渐渐失去自豪感,乃至渐渐失去了责任感与上进心。 再次,滥用赏识,将会弱化一些学生认识缺点、错误的深度与改正缺点、错误的力度,难以防微杜渐,造成教育缺憾。宜宾某校有一学生,在小学学习时,就很是调皮,甚至严重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