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印度人民了不起,不知怎么搞的搞出一个佛教,这个东西博大精深,仰之弥高。中国人民也精着呢,到印度去,东看看西看看,一眼就相中了好东西,你的象牙我不要,你的咖喱饭我不吃,把你的经书拿过来先拿过来,好长的裹脚布,腥的臭的不能一锅端,精简机构提炼总结的干活。历经千年整理出一门佛的心法,十分活泼有趣,中国人管它叫禅 禅宗秉持中华大多数文化的一贯作风,就是玄而又玄。不过禅师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好冤枉啊,禅最简单了,你看吃饭睡觉哪一样不是禅呢? 让他们这么一唬真险些不敢讲话了。说到底禅是一门关于智慧的东西。禅宗修行的最高目的是到达悟境,这个悟境是自身智慧的最高境界,一旦到达这个高度,哇,了不得了人就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印度大和尚讲话,你就是到达波罗密了,中国大和尚补充说,奏是到达彼岸了 经常听到禅宗公案里某某人开悟了,往往一两句话,师傅的一个动作,一个启发解开了弟子心头的哪一个结,这弟子就一下子开悟了。这倒不是说明他一下子变聪明了,禅宗认为每个人都具备那个所谓的最高智慧,不过是自己久居凡世,被沉俗侵染,不得其门而入罢了。智慧的禅师就好像搭梯子一样,运用各种方法,或善诱,或棒喝,连哄带骗,连惊带吓,把弟子引导到智慧的门前。若是机缘到了,你起手一推,就到悟境,也便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若是心智仍然懵懂,便当师傅是老年痴呆症,罗哩八嗦的浪费时间。师傅此时多半也会摇头,笨蛋啊,再修行吧 如此说来,参禅的过程也就是个苦苦追寻开启心灵智慧的过程。印度人管智慧叫般若,所以禅宗也有时叫做般若宗。而禅宗的至上经典《金刚经》也被称作《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那时候翻译梵文的人相当谦虚,他要觉得不好翻的词就照音写成中文,如同这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其实就是《金刚智慧彼岸经》,再通俗一些就是《智慧手册》。拜那些音翻的梵文所赐,现在和尚讲经嘴里常常一嘟噜一嘟噜的,没点子常识谁也不晓得他们在说啥呢。禅宗乃至佛教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得以推广,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看都归结为那些拗口的梵文,毫无文采又不知所云,让人读着读着就睡过去了,看人家基督教动不动就唱歌哼曲的,多有群众基础啊 不过佛经中有一个称谓却是翻译的极好,那就是如来二字。我们常说如来佛啊如来佛,其实这就如同台湾人管‘包’叫‘包包’一样,纯粹多余。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叠起来称呼大没必要。释迦牟尼佛也叫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也可念作阿弥陀如来,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