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反割头税大会》学案 北京版选修 3《反割头税大会》对农民英雄典型的刻画,尤其体现在作者对朱老忠的创造上。朱老忠是作者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农民革命英雄的艺术依托。这种塑造英雄人物的观念,十分切合那一时期的创作观念,现在看来,显然是有些过于完美化、理想化了。如果说作者对朱老忠形象的塑造有些理想化的话,那么,对严志和形象的塑造则一定是立足现实的。作者说:“我是把他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来写的。”个人认为小说对他的农民性格表现得最浓烈动情的地方是他失去“宝地”而与之告别的一段,农民与土地血肉相连命运相关难以割舍的深情,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软弱的农民,在他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日子里,虽然充满了对冯老兰的刻骨仇恨,但在他要求翻身过好日子的愿望中,却包含着惧怕生活的风雨和颠簸。小说通过描写江涛继运涛之后又被捕入狱时他极度悲观失望的情绪,对他思想上那种农民式的软弱和动摇作了较深刻的剖析。然而,正如文中所说:“打倒冯老兰……多深的泥水咱也得过。”在他的性格中,革命性、反抗性还是更本质的方面。因此,他终于还是在党的教育下摆脱精神负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严志和的形象反映了大多数农民在动荡年代里的思想状态和行动轨迹。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严志和以及串联穷人与冯老兰对簿公堂的朱老明、一心盘算发家致富的朱老星、庄稼活和木匠活的好把式伍老拔、封建礼教观念浓厚的老驴头、具有正统观念和狭隘意识的老套子等一批个性鲜明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与朱老忠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反割头税大会》成为了一张描写中国农民发展史的画卷。作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反割头税大会》自然而然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上概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内容,小说反映的锁井镇农民几代人的斗争,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具有传统的个性与风貌,继承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慷慨激昂的反抗精神;小说以冀中平原为故事背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其次表现在形式上,本文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故事性很强。小说一开始就将激烈的阶级矛盾冲突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其后情节展开,更是环环相扣,波澜起伏,让读者欲罢不能;本文刻画人物,主要体现在激烈的冲突中,以人物的言行,揭示其内心波澜和性格特点;在结构上,作者借鉴古典小说章回的形式,每一个故事独立成章,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