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文本《远方》学案【学习目标】1、仔细体味“远方”的深刻含义。2、把握作品的行文思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仔细体味“远方”的深刻含义。2、把握作品的行文思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今天我们学习许达然的《远方》,看看我们又能从中得到那些思想与感悟。二、赏析(1——5 题,以作者行文的思路提出问题)1、怎样理解“远方”的含义?明确:“远方”的含义在文中虽然涉及它的本义——距离较远的地方,但其深层次的含义则是“梦”——人生之梦,是不断追求的理想,是不懈追求的境界。2、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它令人向往的魅力是什么?明确:魅力就是“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远方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使人们充满无穷的想象,使人们孜孜不断地去追求。3、作者在阐述人总是爱制造远方,人们天生就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时,都列举了那些例子?明确:文章在阐述人们总是在制造远方的时候,列举了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阿特兰提斯大陆、陶潜的“桃花源”徐福以及东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们心中的远山、每个民族所有的每个民族的远方、欧洲人的东方的梦魇、人们心中的天堂等等的远方。以古今中外人们的远方来加以证明,事实可靠,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论述人们天生就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时候,又列举了雪莱、希罗多德、修西底德斯、司马迁、柏拉图、莎士比亚等名人的有成就的事例以及小孩子、青年等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来加以论证,从而说明了人们对远方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求。4、人们为什么总是爱制造远方?明确:那就是人们的“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人们向往和追求远方是天生的,不论有成就的名人也好,还是孩子也好,还是青年也好,无不有着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5、如何对待远方?如何对待向往和追求远方的人?1明确:远方有着无穷的魅力,有美的远方,也有丑的远方,“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没有“远方”的生命,缺少生机与灵动;一味地沉溺于虚无缥缈的远方,不过是空欢喜一场。“如果只是向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