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中有荒诞意味的描写及其表达效果。2..揣摩精彩语句,体会小说新奇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自学指导: 通读课文一遍,读的过程中注意文章中出现的不合情理的情节描写,揣摩小说的创作意图,读完后,请用 10 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快乐起程”。 一、快乐起程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与“我”可以出门远行了,可以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了,此时,你们和“我”的心情怎样呢? 2、从文中哪些传神的细节里可以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 3、这的确是一次快乐的起程,可是“我”的心情真的快乐到底了吗? 4、“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心情的转变?(心情转变的原因已列出) 第一次出门找不到旅店 驶来一辆汽车 司机拒绝“我”搭车 搭上汽车 汽车抛锚抢苹果事件 被打得遍体鳞伤5、“我”在远行的路上遭遇的这些事情,大家能理解吗? 6.你能试着在文中找出你认为不合理的一些情节吗? 二、 课堂探讨 7、在这种荒诞,不合逻辑的故事中,“我”真的只是一个“我”吗?作者用奇妙的构思,荒诞的情节只是表明“我”出门远行遇到抢劫了吗?“我”与司机和抢苹果的人群的对立可以理解为哪两种事物的对立?用心 爱心 专心18、生活没有旁观者,走进十八岁的你们也是文中的“我”,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当你怀着理想热情想要拥抱现实世界时,你有没有遇到像“我”一样的无奈、尴尬甚至是愤怒、悲伤?你愿意为你的理想热情执著吗?(学生交流体验) 9、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在美好与残酷的交战中,在明丽与阴暗的厮杀中,“我”落了个遍体鳞伤,既然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出门远行的旅程并不安全,爸爸为什么还要让我独自出门呢? 四、拓展探究 这篇小说的叙事语言很有新意,揣摩文中的精彩语言,试举几例,体会其中描写的新奇之处和蕴藏的内涵 。(提示:可结合课后练习五进行)五、全文小结 《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故事和主题都是很常见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主要源于小说那些悖于常情可又合乎常理的情节,正如余华自己曾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 ”这段阐述无疑可以作为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恰切注释。而小说所剖示的“我”在青春初旅中的种种微妙的心情,则艺术地帮助小说完成了主题的揭示,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