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学案明镜中学:刘海燕【自读导言】 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等字词的意义。 [自读程序] 一,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自读点拨]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见注释以及基础训练。 二、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 29 岁开始入仕,从此 13 个年头,时官时隐,达 3 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三、第一段赏析:用心 爱心 专心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胡:既自以心为形役〔25〕,奚惆怅而独悲?奚: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 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 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轻飏:本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为何有“恨”:思考:“心为形役:你如何理解?四、第二段赏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奔”可以见出何种心情?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给你何种感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为何单提“松菊”: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体会“盈”: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自酌”本孤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