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小狗包弟》学案2 胡 俊 生【课标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重视阅读、鉴赏文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思悟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意学习抓住所描写事物的个性特征来写作。【教材分析】《小狗包弟》在内容上有两条线可以抓:一条是写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一条是写作者情感态度的前后变化。通过写小狗包弟的遭遇和作者情感的变化,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的疯狂和人性的扭曲,为了自己的生存,连一条心爱的小狗都无法保护,只好放弃人性中一些美好的东西,抚今追昔,怎不令人唏嘘感叹!自责、忏悔之余,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在形式上,《小狗包弟》不枝不蔓,由现在——追忆——现在三段组成,结构严谨,犹如三段乐曲一唱三叹,撩拨着读者的心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文字情真意切,朴素自然,绝无雕饰,作者真正是做到了“掏出心来”,以情动人,越品越有味道。【教学建议】重点是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变化这一线索,深刻体味通过写对小狗的忏悔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内心的复杂、沉重的情感。【备课资料】1、作者简介巴金(1904.11.25 -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 年至 1923 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 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 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 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 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 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 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 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 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