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思想主旨新探 大部分中学语文教材都编选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这篇文章感情主旨一般表述为:通过生活细节和平凡场景表达思念亡母亡妻的挚情。这当然正确,但是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写项脊轩的可爱之景?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叔父分家?第三段为什么写祖母持象笏来看望作者?作者的记忆经过层层过滤,难道只剩下对于亡母亡妻的思念吗?个人认为,有必要细读原文,再次探寻归有光隐秘的内心世界。 文章第一句话就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南阁子,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称呼,归有光妻子的诸小妹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样一个通俗的名称经过文人的点化变为了项脊轩,成为归有光的书房名。项脊泾是一个地名,归有光的九世祖归道隆(一说归隆道)曾居于此,成就过功名,他将书房名称定为项脊轩,显然包含了对于先祖的追念。追念先祖的目的就是要发奋读书,获取功名,兴盛中道衰落的家族。 接下来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的读书生活场景。室仅方丈,而且雨天漏水晴天无光,略经修整之后便成了归有光诗意的栖居之地。独坐阁内,他沉迷书海,满架的书籍是他的精神食粮;漫步阁外,他偃仰啸歌,旧时栏楯在新植的兰桂竹的陪衬下熠熠闪光。白天,他与小鸟逗趣;晚间,他与月光对吟。如果没有世俗之争,没有家族恩怨,没有功名前程,那该多好。在别人看来,这个阁子偏僻冷落,清冷孤独,可是归有光却将其当做诗意之所,尽管没有多少人光临,他还是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里,不亦乐乎。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从内心深处渴望享受这种无忧无虑的、没有功名利禄纠缠的安静的读书生活但是自从南阁子改名为项脊轩之后,他身上肩负起光耀门楣的重任,于是读书生活的诗意和家族功名的纠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越是将这种生活描绘得闲适,越能体现作者内心深处的苦楚。于是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喜的是,普通的小阁子是属于他的精神领地;悲的是,阁外的大千世界竟是如此揪心。 谁让他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呢?他一出生就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家族。于是前辈把所有的希望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逐渐成熟的他心中有了期望也有了压力,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了挥之不去的名利心。那种安谧的读书生活早已远走,那种家族的繁荣已成为过去,于是大家庭四分五裂,鸡飞狗叫,一幅破败荒凉的惨景。文章第二段开头就描绘出了“诸父异爨”的混乱局面。根据归有光《归氏世谱后》记载,当时流传“县官印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