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表于《新课程·中学版》2008 年第四期 66 版)浅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甘肃省陇西县柯寨初中 苏效洵 邮编 748106随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创设最佳教学情境相当重要。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创设情境往往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特殊的情感,从而产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多现成的名师教案也结合课文认真备写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环节,文辞确实优美,但如果照搬不误,往往会失去情境的特殊功能,有时甚至成了闲言碎语,显得累赘,又浪费时间,或备课时把创设情境的话提前写好了,课堂上照本宣科,也会让学生感到茫然,进而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反感情绪。那怎样创设情境呢? 创设情境对老师的要求甚高,要求老师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有极强的口头措辞能力,有极浓的入境情感,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一、创设机动灵活的情境创设情境要紧扣学生实际,既要形式灵活,又要内容恰切。基于中小学生感性认识占优势的特点,如果有信息教学工具,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直观地看图片,看情节,看过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事物事理,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活。教学条件欠缺的,可充分利用用心 爱心 专心录音、挂图、教师的课堂语言。尤为重要的是用好课堂语言。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创设情境要有随机性,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动嘴、动手、参与表演。当然,多媒体教学设施可用则用,不可用则不强求,不能太牵强,把一节好端端的课变成放电影。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进行直观操作,可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他们产生情感和想象,并进行探索和发现,获取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畏惧心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直观操作的教学情境,可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学习为生动的活泼的规律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音乐的语言是奇妙的,也是强烈的,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节奏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把学生带动到特有的意境中,容易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因此,结合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歌曲,能使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