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概述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是在一般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化学教育领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既要接受一般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的指导,又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测量和评价的特殊性质。因此,本章将首先简要介绍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然后讨论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特点及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章介绍的有关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以后各章内容的讨论都具有指导意义。第一节 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 一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简介1.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与对学生学力和学业成就的检测活动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初步建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开始了教育测评。到公元 606 年,我国隋朝开始实行了科举制。国外学者也认为,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教育测评的最初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一直未能发展起来;而在西方,其中主要是在美国,自 19 世纪后半叶以来,教育测量和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 世纪上半叶以前,学校考试一般都缺乏标准和应有的客观性,其基本方法是对学生逐个口试。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这种考试很难继续实施了。1845 年,美国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入了书面考试。但这时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标准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1864 年,英国教师费舍尔(George Fisher)收集了许多学生的成绩样本,编制了第一本《量表集》,作为度量学生成绩的标准; 1897 年,美国的莱斯(J.M.Rice)博士发表了他对 20 个学校的 16000 名学生所作的拼字测验的结果;1905 年,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法国的《比纳-西蒙量表》发表。191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曼(L.M.Terman)发表了对比纳量表进行修订后的更完善的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量表》,首次引入了智商的概念,使智力测量有了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标志着心理测验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1904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R.L.Thorndike)发表了《心理和社会测量学导论》,介绍了心理统计方法和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 1909 年,桑代克又编写了用于书法、拼字、作文、图画测验的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开始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测量学的鼻祖。1918 年以后,教育测量的使用范围逐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