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1/10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2/10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3/10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清单】(1)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3)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讲的重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讲的难点。【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2.夏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⑴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的衰微,兼并战争频繁。⑵ 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⑷ 缓慢原因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④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⑶ 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4.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⑴ 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⑵ 危害: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⑶ 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⑴ 演变过程① 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②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③ 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