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考案(9)生物与环境【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2.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7 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3.右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 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 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4.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 年~1930 年 B.1930 年~1935 年 C.1940 年~1945 年 D.1945 年~1950 年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6.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块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 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7.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 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