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的解题技巧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发展,生物试卷中出现的难题、活题的数量随之增多。生物试题之所以“难”、“活”,是由于试题生成者按照大纲的要求,为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试题中设置了相应的障碍。要正确解答生物试题,只是记住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相当多的“难题”,往往是应用层次的试题。生物习题中的难题、活题普遍存在着障碍,随着解题步骤的展开障碍也就逐步解除。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法,谈谈生物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一、审题 审题是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一是全面准确地发现已知条件的要害;二、透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是解题的关键环节,若不慎重对待,则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例 1]一株基因型为 AaBbCc 的植物,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中基因型是aabbcc 的个体为 ( )A.1/64 B.1/16 C.1/8 D.0解析:在解答这道习题时,有许多同学将答案选成了 C。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审题不仔细,同时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套用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无中生有地加进了一些题干中原本没有的条件,错误理解题意。答案选 C 就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套用了教材中单倍体育种的内容,在题干的“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之后,无中生有地加进了“用秋水仙素加倍”这一条件。如果审题认真,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弄清了培育出来的全部幼苗,都是由单倍体的花粉发育而成的,根本不可能形成每对等位基因成双的二倍体的植株,就会得出正确答案。答案为 D。分析这类习题可以看出,习题的已知条件是出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稍作改动后列出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所以在阅读题干时,如果发现已知条件似曾相识,就应该认真仔细地寻找已知条件与所接触的相似的知识是否存在出入。[例 2]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胚芽鞘将 ( )A.向左侧弯曲 B.不弯曲 C. 向右侧弯曲 D.无规律弯曲解析:这道习题题干中的“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光照”是一则迷惑条件(通过对练习的分析,许多学生错选了选项 A)。由于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内因是有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胚芽鞘尖端(内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