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精品学案 必修2

201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精品学案 必修2_第1页
1/13
201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精品学案 必修2_第2页
2/13
201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精品学案 必修2_第3页
3/13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 1 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作用②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作用③两大经济政策的比较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3)商贸:禁止商贸;配给必需品(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评价:(1)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超过了社会政治经济的限度,给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二、新经济政策1、实行原因(1)连年战争破坏,苏俄经济濒临破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战争结束后,共产主义政策不但不能调动工农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力,还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农民暴动频繁发生,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3、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成效: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三、“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体制确立的过程(1)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2、斯大林体制在经济方面表现(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精品学案 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