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教学方法】1.老师在讲述中可利用比较法各阶段特点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比较;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以丰富和增进对本课的了解;3.对本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 三民主义:(1)背景: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 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但均遭失败;③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④ 孙中山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2)提出:1905 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3)内容:① 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② 恢复中华:“中国者 ,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③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评价:① 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②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比较完整但不够科学 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不但没有明确反帝且具有狭隘性,民权主义没有扫荡地主阶级尤其是汉族地主势力,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专心 爱心 用心1革命纲领,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5)实践和结果:①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