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性质考情分析:1、本节知识点既出现在选择填空题,也常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中等偏高;2、客观题突出“小而巧”主要考察性质的灵活应用,主观题考查较全面,一般都是综合全章的综合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内涵,2、了解高考出题的动向和出题方式,探究高考规律,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3、锻炼灵活应用性质来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性质的归纳及应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训练归纳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探究性质一:若{}是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教法:(1)让学生举例观察,采用归纳法导出性质;(2)有能力的推导该性质,以便达到理解知识发展规律。例题 1、已知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且,,试求。 教学方法:让学生合作探讨,找出解题方法;提问学生演板。 解法一 因为,,,…,,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d,前 10 项的和为:,∴。 ∴前 11 项的和。 解法二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 则, ∴数列成等差数列。 ∴, 即。 ∴。 解法三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 则 。 又, 。用心 爱心 专心1 由得 , ∴。 ∴。点评 解法一是依据等差数列均匀分段求和后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解法二是依据等差数列的前 n 项的算术平均数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解法三是利用数列的求和定义及等差数列中两项的关系。熟记等差数列的这些性质常可达到简化解题的目的。练习 1、(2012 预测题)已知是等差数列,前 m 项和为=30,前 2m 项和为=100,则 3m项和 。210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且 S6=2, S9=5,则 S15= 15性质二、等差数列中(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前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 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教法:(1)让学生举例观察,采用归纳法导出性质;(2)有能力的推导该性质,以便达到理解知识发展规律。例 2、 在等差数列中,,,。(1)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2)指出在,,…,中,哪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教学方法:让学生合作探讨,找出解题方法;提问学生演板。解:(1)(2)用心 爱心 专心2练习 3.(2010 安徽卷理)已知 na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aa=99,以nS表示 na的前n 项和,则使得n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 (A)21 (B)20 (C)19 (D) 18 [解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