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 A 版)中第二章的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 n 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自主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对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从介绍高斯的算法开始,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求法.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同时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设计了选做题和探索题,进一步培养优秀生用函数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方面:理解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2、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渗透函数思想与方程(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3、思想目标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六、教学过程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