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39(人民版必修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教学重点】 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①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 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3)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①措施: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 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或变法。②目的: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知识拓展】“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由于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春秋》记事从公元前 722年开始,至公元前 681 年结束。“战国”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动战争而得名。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通常将公元前 475 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 221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要点深化】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句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主的正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