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总结 学案(人教版必修 3)[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西北地区、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3.学会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环保理念和措施。专题一 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总体来讲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分析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出现异常,会成为区域生态破坏的潜在威胁,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2.人为因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合理经济活动起到了加剧加速,甚至决定性作用。归纳人为因素要从人口规模、人类主要的活动方式、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专题练习 1】 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被誉为“中国母亲的皱纹”,历尽沧桑,苦难深重。据此回答(1)~(3)题。 (1)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环境污染C.风力强大 D.土质疏松(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④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的触发机制是( )A.毁林开荒、营造房屋B.轮荒作业、破坏林草C.过度樵采、过度放牧D.露天开矿、开挖地表专题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关联性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