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一、教材分析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图像表示物理量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在过去教材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逻辑线索不一样。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本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四、教学难点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2.画图象的方法。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二)进行新课1、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的学习教师活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部分学生活动:观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