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模式自主练习→小组讨论→讲练结合教学目标(认识技能情感)1.知识与技能⑴ 理解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知道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单位。⑵ 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2.过程与方法⑴ 利用一些更通俗的生活事例,如百米起跑,赛车起跑的速度变化快慢情况或者通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顺暢地引入加速度的概念。⑵ 在与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究的同时,适当加入几道针对性练习及能力提高的题目,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分析数据,体验加速度在生活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⑵ 通过研究性课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⑶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 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 具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砝码等.胶片、投影仪、讲义板书设计教 学环 节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精讲、启发、联系渗透等)[新课导入] 【讨论与交流】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 课件展示:某竞赛用的跑车启动时,3.87 s 内速度达到 100 km/h,某高速列车启动时,265 s 内速度达到 250 km/h,自行车 9 s 内速度达到 15 m/s , 而 100 m 跑 运 动 员 起 跑 时 ,O.2 s 内速度达到 12 m/s. 师:试根据上述数据,推算出这些物体启动时,速度的增加量和 1 s 内速度的增加量,并填入下列表格:生:计算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师: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不同,速度增加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人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新课教学] 一、加速度 师: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的?例如在直线运动中,物体从 A 点运动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