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 10 课 劝学(第 1 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大成目标】(课堂组织 2 分钟)【使用说明】1、采用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的教学方式,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来设计教学。 2、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读法。 3、建议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二、 课前预习、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 、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况 卿 儒 思想家、教育家 制天命而用之 语录体2、检测预习(1)字音:靛青 ( ) 蓼蓝 ( ) 中绳 ( ) 槁暴( ) 参省 ( ) 跬步 ( ) 骐骥 ( ) 埃土( ) 螯( )diàn liǎo zhòng gǎo pù cān xǐng kuǐ jì āi áo(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释义: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C、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 “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2)“知”通“智”智慧(3)“生”通“性” 资质、禀赋1基础案(7 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在预习基础上,独立完成,展示点评,教师点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小组合作,解决课文翻译疑难。 三、整体感知课文思路结构。1、内容感知(1)思路结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2)思想感情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述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能 , , 。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