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八)第八单元遗传信息的改变~生物的进化(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多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株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开白花,其原因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环境条件改变解析: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出现了新的性状。答案:A2.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解析: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由组合重组、交叉互换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人工重组。A选项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答案:A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经过地理隔离C.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常见形式,某些四倍体植物的出现不经过地理隔离。答案:B4.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导致的不育解析:C项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5.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A.不能结子的矮秆和高秆植株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能开花结子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体内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这些植株是高度不育的。这些植株不可能结子,也不能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6.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A.有害基因增多B.导致生殖隔离C.基因多样性丧失D.种内斗争加剧解析:小种群容易发生遗传漂变,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容易丧失基因多样性。答案:C7.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两个亚种;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间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答案:A8.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酵母菌细胞B.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C.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该酵母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解析: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答案:C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都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C.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当DNA分子中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非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产生新的基因;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是染色体变异。答案:C10.下图是某家庭系谱图,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2。根据图解和以上内容判断,甲病和乙病分别是哪类遗传病?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含有上述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多少A.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1/4B.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隐性、1/12C.常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1/4D.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3/4解析:甲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由于Ⅱ2患有甲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符合“有中生无为显性”,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11.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若F1金鱼共67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