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2)【大成目标】(目标解读及课堂组织 2 分钟)1、了解无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2、通过表格和曲线图描述 DNA 和染色体数量变化 的规律。(重、难点)3、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使用说明】1、精读课本第 114-116页,完成基础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2、小组合作学习,按质按量完成导学案。3、建议 1 课时。一.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 纺锤丝 和 染色体 的变化2.过程 (1) 细胞核 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 细胞核 (2)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 子细 胞 3.实例: 蛙的红细胞 的无丝分裂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 根尖、茎尖 等 分生区 细胞中;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间期和前、中、后、末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 碱性 染料(如龙胆紫)着色;可以根据 染色质 或 染色体 的变化情况,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2.装片的制作流程是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1).解离的目的: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的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的目的: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4).压片的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1、染色体、染 色 单体、DNA 分子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的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当 着丝点 分裂后,两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成为 独立的染色体 。(2)染色体数目是根据 着丝点 数目来计数的,有几个 着丝点 就有几条染色体。1基础案(课前 15 分钟,课堂 3 分钟展示、点评)升华案 25 分钟(15 分钟小组合作探究,10 分钟展示点评)(3)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1∶1;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目的变化比较项目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2n2n2n4n2n(子细胞)染色单体0→4n4n2n00(子细胞)DNA 分子2n→4n4n4n4n2n(子细胞)4、染色体、DNA 在有丝分裂中的变化曲线图若植物体细胞内有 2N 条染色体,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数量变化曲线。【B 级】1、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细胞核,但看不到染色体,是因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