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二)第十二单元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性别比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人口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结果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答案:C2.右图是某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题图所示属于稳定型,即种群中各个年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可保持稳定。答案:D3.右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的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B.该地的人口增长较快C.该地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该地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解析:由该地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可以得出,该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死亡率有连续降低的趋势,所以得出该地人口增长较快的结论。答案:B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结构见右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种群年龄结构根据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表中数据可判定A项对。答案:A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2只D.大于162只解析:由题N/50=42/13,N≈162,N代表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实际带标记的个体数应该大于13,所以N应该小于162。答案:C6.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个选项中只说出了某一区域内部分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全部生物的总和。D选项中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判断群落的要素:①一定自然区域——一座山上;②所有生物的总和——全部生物。答案:D7.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正比例关系B.种群密度越大,个体的体型越小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400只/m2时最强烈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体型越大的生物种群,其生物量(或种群密度)就越小,反之亦然。答案:B8.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种群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答案:B9.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5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