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四)第十四单元《稳态与环境》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人体中的体液是由⑤细胞内液和①细胞外液组成的,其中细胞外液包括②血浆、③淋巴和④组织液,⑤所在的组织细胞生活在④组织液中,②血浆和④组织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换物质的。答案:B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解析: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而抗原、抗体和胰岛素都可以是血浆中的蛋白质。答案:A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是树突→细胞体→轴突C.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解析:在单个神经细胞上树突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通过细胞体到轴突;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大分子进出细胞依靠胞吞、胞吐;神经调节要经过反射弧,作用时间短,范围小。答案:C4.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号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动作电位传到突触前膜才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突触前膜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Cl-进入膜内,膜内应该还是负电位,而且比正常的静息电位还要低(超极化)。答案:D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肾上腺髓质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释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随着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靶器官心脏发挥作用,所以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C6.下表表示午餐以后正常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相对变化,a、b、c分别表示相对溶液变化进食后的时间(min)0306090120150180a(×10-5)5.05.66.05.15.35.15.1b(×10-5)4.05.87.04.13.84.14.1c(×10-5)3.02.11.22.83.62.82.8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解析:餐后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会上升,进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而与之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就会下降,所以a为血糖,b、c分别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答案:C7.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MVA-B能够降低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程度。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出现的病症通常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关B.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不能复制C.HIV侵染T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仍保留完整的体液免疫D.接种MVA-B后机体通过记忆细胞直接消灭入侵的HIV解析:艾滋病病毒通过侵染T细胞使人体逐渐失去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进而失去了大部分的免疫能力,所以病症通常是来自其他病原体的侵染;在潜伏期中人体的免疫能力相对还较强,所以部分病毒还是被清除掉,而不能数量大增;最终消灭HIV的还是抗体。答案:A8.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