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知识要点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 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5.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1.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2.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