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课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2.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3.三年困难局面与 60 年代工作调整。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 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2.“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内容(2)实质:是所有制的改变,即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3)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二、三”史观史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因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录 “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曲折发展的十年1.《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1)召开: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3)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2)过程:1958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3)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中央对“左”倾错误的调整(1)措施:1960 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结果:到 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